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pg电子游戏官网入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

发布时间: 2024-05-10 15:00
【字体大小: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要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共同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敌对势力千方百计阻挠、打压,利用民族、宗教、人权等方面的议题挑拨矛盾、制造混乱是其惯用伎俩。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使全国各族人民在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断增强应对各种错误思想的“免疫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前进路上,必定面临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必须团结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和摩擦力,最大限度增大前进动力和凝聚力。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使各族人民在思想上、行动上将实现个人发展、各民族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增强各族群众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主动性。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穿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绵延至今,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使各族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牢固树立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自觉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

共同应对民族工作领域新形势新挑战

历史上,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紧密联系。长期以来,各民族分布格局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边疆地区。这使得党的民族工作重点在一段时期内倾向边疆民族地区,大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期,带动各民族人口大规模跨区域流动,越来越多边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来到城市生活、学习、工作,民族人口分布格局、民族工作的对象已发生重大变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立足地区实际和部门职责,统筹协调应对民族工作新形势新挑战,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各族人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空间已成为各族人民生产生活、获取信息和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空间。要在网络空间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运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将互联网打造成为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在网络空间形成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增强各民族的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和心灵共鸣,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齐心协力完成好共同任务

第一,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加坚实的学理基础。科学的理论体系能为实践提供强大的指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复杂工作,需要在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下不断推进。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相关基础性问题研究,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加快相关学科建设,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加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力争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第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突出中华文化底蕴,吸收各民族文化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一批立场坚定、底蕴深厚、水准高超的文艺作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

第三,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社会基础。要坚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以就业、教育、安居等为切入点,促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优化政策导向,强化制度保障,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第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构建并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体系,形成全方位、多领域、多形式的宣传矩阵。准确生动地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充分展现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讲好“四个共同”,突出展现历史上各民族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尊严、加强民族团结过程中涌现出的动人故事。深入浅出地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理论宣传的范围、提高效度。浓墨重彩地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将宏观叙述与微观案例相结合,全面展现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共同携手奋斗、共创美好未来的昂扬姿态。自信开放地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深化对国际传播规律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话语和形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真理驳斥谬误,以事实粉碎谣言,展现中华民族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

第五,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不断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符合“四个特别”要求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探索基层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基层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民族和宗教教研室主任、教授】

附件文档:
     
来源: 中国民族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