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本,绘就幸福画卷

发布时间: 2024-10-29 14:37
【字体大小: 】    

金秋的祖国北疆,弥漫着甜香。这甜,是乐业——家门口就业,劳动者吃上“技能饭”;这甜,是安居——老旧小区改造,有“颜值”更智能; 这甜,是底气——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民生安全网;这甜,是幸福——精心呵护“一老一小”,让夕阳更红朝阳更美……一项项发展成果,一张张百姓笑脸,映出内蒙古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着内蒙古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稳根基,织密民生保障网

“人社部门举办的招聘会,让我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建设家乡的信心更足了。”包头的刘敏大学毕业后回乡工作,如今的生活让她感到未来可期。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社会稳定根基。眼下,内蒙古2024年秋季招聘会火热进行,提供就业岗位9万个,系列活动一直持续到12月底。

这是内蒙古千方百计稳就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内蒙古人社部门共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1513场,提供就业岗位100.22万个次。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促就业、拓岗位,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截至2023年末,内蒙古城乡就业总量达到1211万人,比1952年增加865.7万人。

今年,内蒙古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从岗位开发、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至8月,内蒙古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5.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2万人。截至9月底,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57.18万人,稳定保持在240万人以上。

民生关乎民心,社会保障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织密民生保障网。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23年,内蒙古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32.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606.6万人,分别是2002年的4倍和3倍。

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大幅下降。2000年,内蒙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5万人,到2012年,扩大为80.8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低保人群实现脱贫增收,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出现大幅下降,到2023年内蒙古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下降为24.2万人。

补短板,增强公共服务力

不久前,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成功为一名新生儿实施了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修补术及胸内食管吻合术。这标志着内蒙古在新生儿食道闭锁疾病的诊治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更多患儿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是内蒙古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资源明显增加,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23年,内蒙古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685个,比2012年增长11.5%;共有床位17.3万张,比2012年增长56.3%;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人员28.4万人,比2012年增长54.5%;内蒙古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44岁提高到2020年的77.56岁。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内蒙古持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内蒙古集中带量采购药品1011种、医用耗材65类,累计节约医药费用117.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资金提高到670元,普通门诊报销支付比例不低于50%,住院统筹支付比例提高至7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从2万元提高至23万元;执行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总数达3088种,下调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202项……通过织密“基本医保 大病保险/大额医疗费补助 医疗救助 商业补充保险”多重保障网,让群众看病更有“医”靠。

2023年,内蒙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达493.41亿元,183.72万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资助参保,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惠及396万人次,累计减负53.62亿元。

从父母认不了几个字,到自己被推荐上大学,再到女儿读完研究生在学校任教,今年76岁的包头市民李有成一家三代人的受教育经历,是内蒙古教育发展的微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从硬件、软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普及度、教育质量等进步显著。2023年,内蒙古幼儿园达到3958所,比2012年增长53.1%;在园幼儿达到55.4万人,比2012年增长12.6%;专任教师达到5.2万人,比2012年增长100.8%;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3%,比2012年提高了23.6个百分点。内蒙古共有小学在校生140.8万人、初中在校生66.3万人。内蒙古有普通高等学校54所,在校生54万人。

“一老一小”是民生关切的重点人群。近年来,内蒙古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的实施与推进,不断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截至2023年,内蒙古有各类养老机构692所,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8.4万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1685个,多种形式长者餐厅和老年健康设施加速普及;集中、分散供养孤儿生活保障标准连年提高;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不断完善。

“加码”,提升群众幸福感

“小区改造前环境差,改造后垃圾分类点、健身器材、养老照料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生活别提多美了。”包头昆区少先二十一社区居民刘芳说。

今年,该社区完成背街小巷道路10处硬化工程、拆除违建27处280平方米,老旧小区换新颜,多项惠民举措送到家门口,暖了居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推动棚户区改造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努力改善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2012年至2023年9月,内蒙古共实施棚户区改造152.78万套,约320万居民“出棚进楼”;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710个、88.79万户,惠及居民近250万;累计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18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六类人员住上安全房、放心房。

“123点火!”9月1日零时,随着命令下达,额尔古纳市城市基础设施运营集团公司热电厂内的主炉开始轰鸣作响,正式“复工上岗”。今年内蒙古各地抢工期、保质量、抓进度,一项项“温暖工程”落地见效,确保“温暖”如期而至。

一直以来,内蒙古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一项项改革成果,一组组民生数据,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内蒙古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居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

301元、100元,这是1978年内蒙古城镇常住居民、农村牧区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3年,内蒙古城镇常住居民、农村牧区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676元、21221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60.7倍和211.2倍。

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202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每百户城、乡家庭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66辆和52辆。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全区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1557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4万公里,公路线路里程由1974公里增加到21.9万公里。实现了12个盟市民用运输机场全覆盖、高铁通行通车。

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3年,内蒙古43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2024年接续推出的33件民生实事,正在办一件成一件,让“民生实事清单”变“百姓幸福账单”。

……

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不仅为“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与温度,更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广大人民群众。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接续昨日的荣光,开启明天的希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蒙古始终在路上。


附件文档:
     
来源: 内蒙古日报

民生为本,绘就幸福画卷-pg电子游戏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10-29
来源:内蒙古日报

民生为本,绘就幸福画卷, 金秋的祖国北疆,弥漫着甜香。这甜,是乐业——家门口就业,劳动者吃上“技能饭”;这甜,是安居——老旧小区改造,有“颜值”更智能; 这甜,是底气——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民生安全网;这甜,是幸福——精心呵护“一老一小”,让夕阳更红朝阳更美……一项项发展成果,一张张百姓笑脸,映出内蒙古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着内蒙古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稳根基,织密民生保障网“人社部门举办的招聘会,让我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建设家乡的信心更足了。”包头的刘敏大学毕业后回乡工作,如今的生活让她感到未来可期。就业是民生之本和社会稳定根基。眼下,内蒙古2024年秋季招聘会火热进行,提供就业岗位9万个,系列活动一直持续到12月底。这是内蒙古千方百计稳就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内蒙古人社部门共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1513场,提供就业岗位100.22万个次。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促就业、拓岗位,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截至2023年末,内蒙古城乡就业总量达到1211万人,比1952年增加865.7万人。今年,内蒙古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从岗位开发、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至8月,内蒙古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5.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2万人。截至9月底,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57.18万人,稳定保持在240万人以上。民生关乎民心,社会保障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织密民生保障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23年,内蒙古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32.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606.6万人,分别是2002年的4倍和3倍。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大幅下降。2000年,内蒙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5万人,到2012年,扩大为80.8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低保人群实现脱贫增收,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出现大幅下降,到2023年内蒙古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下降为24.2万人。补短板,增强公共服务力不久前,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成功为一名新生儿实施了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修补术及胸内食管吻合术。这标志着内蒙古在新生儿食道闭锁疾病的诊治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更多患儿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是内蒙古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资源明显增加,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23年,内蒙古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685个,比2012年增长11.5%;共有床位17.3万张,比2012年增长56.3%;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人员28.4万人,比2012年增长54.5%;内蒙古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44岁提高到2020年的77.56岁。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内蒙古持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内蒙古集中带量采购药品1011种、医用耗材65类,累计节约医药费用117.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资金提高到670元,普通门诊报销支付比例不低于50%,住院统筹支付比例提高至7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从2万元提高至23万元;执行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总数达3088种,下调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202项……通过织密“基本医保 大病保险/大额医疗费补助 医疗救助 商业补充保险”多重保障网,让群众看病更有“医”靠。2023年,内蒙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达493.41亿元,183.72万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资助参保,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惠及396万人次,累计减负53.62亿元。从父母认不了几个字,到自己被推荐上大学,再到女儿读完研究生在学校任教,今年76岁的包头市民李有成一家三代人的受教育经历,是内蒙古教育发展的微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从硬件、软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普及度、教育质量等进步显著。2023年,内蒙古幼儿园达到3958所,比2012年增长53.1%;在园幼儿达到55.4万人,比2012年增长12.6%;专任教师达到5.2万人,比2012年增长100.8%;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3%,比2012年提高了23.6个百分点。内蒙古共有小学在校生140.8万人、初中在校生66.3万人。内蒙古有普通高等学校54所,在校生54万人。“一老一小”是民生关切的重点人群。近年来,内蒙古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的实施与推进,不断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截至2023年,内蒙古有各类养老机构692所,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8.4万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1685个,多种形式长者餐厅和老年健康设施加速普及;集中、分散供养孤儿生活保障标准连年提高;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不断完善。再“加码”,提升群众幸福感“小区改造前环境差,改造后垃圾分类点、健身器材、养老照料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生活别提多美了。”包头昆区少先二十一社区居民刘芳说。今年,该社区完成背街小巷道路10处硬化工程、拆除违建27处280平方米,老旧小区换新颜,多项惠民举措送到家门口,暖了居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推动棚户区改造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努力改善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2012年至2023年9月,内蒙古共实施棚户区改造152.78万套,约320万居民“出棚进楼”;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710个、88.79万户,惠及居民近250万;累计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18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六类人员住上安全房、放心房。“123点火!”9月1日零时,随着命令下达,额尔古纳市城市基础设施运营集团公司热电厂内的主炉开始轰鸣作响,正式“复工上岗”。今年内蒙古各地抢工期、保质量、抓进度,一项项“温暖工程”落地见效,确保“温暖”如期而至。一直以来,内蒙古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一项项改革成果,一组组民生数据,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内蒙古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301元、100元,这是1978年内蒙古城镇常住居民、农村牧区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3年,内蒙古城镇常住居民、农村牧区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676元、21221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60.7倍和211.2倍。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202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每百户城、乡家庭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66辆和52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区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1557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4万公里,公路线路里程由1974公里增加到21.9万公里。实现了12个盟市民用运输机场全覆盖、高铁通行通车。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023年,内蒙古43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2024年接续推出的33件民生实事,正在办一件成一件,让“民生实事清单”变“百姓幸福账单”。……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不仅为“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与温度,更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广大人民群众。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接续昨日的荣光,开启明天的希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蒙古始终在路上。

金秋的祖国北疆,弥漫着甜香。这甜,是乐业——家门口就业,劳动者吃上“技能饭”;这甜,是安居——老旧小区改造,有“颜值”更智能; 这甜,是底气——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民生安全网;这甜,是幸福——精心呵护“一老一小”,让夕阳更红朝阳更美……一项项发展成果,一张张百姓笑脸,映出内蒙古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着内蒙古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稳根基,织密民生保障网

“人社部门举办的招聘会,让我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建设家乡的信心更足了。”包头的刘敏大学毕业后回乡工作,如今的生活让她感到未来可期。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社会稳定根基。眼下,内蒙古2024年秋季招聘会火热进行,提供就业岗位9万个,系列活动一直持续到12月底。

这是内蒙古千方百计稳就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内蒙古人社部门共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1513场,提供就业岗位100.22万个次。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促就业、拓岗位,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截至2023年末,内蒙古城乡就业总量达到1211万人,比1952年增加865.7万人。

今年,内蒙古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从岗位开发、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至8月,内蒙古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5.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2万人。截至9月底,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57.18万人,稳定保持在240万人以上。

民生关乎民心,社会保障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织密民生保障网。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23年,内蒙古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32.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606.6万人,分别是2002年的4倍和3倍。

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大幅下降。2000年,内蒙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5万人,到2012年,扩大为80.8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低保人群实现脱贫增收,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出现大幅下降,到2023年内蒙古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下降为24.2万人。

补短板,增强公共服务力

不久前,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成功为一名新生儿实施了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修补术及胸内食管吻合术。这标志着内蒙古在新生儿食道闭锁疾病的诊治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更多患儿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是内蒙古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资源明显增加,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23年,内蒙古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685个,比2012年增长11.5%;共有床位17.3万张,比2012年增长56.3%;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人员28.4万人,比2012年增长54.5%;内蒙古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44岁提高到2020年的77.56岁。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内蒙古持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内蒙古集中带量采购药品1011种、医用耗材65类,累计节约医药费用117.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资金提高到670元,普通门诊报销支付比例不低于50%,住院统筹支付比例提高至7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从2万元提高至23万元;执行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总数达3088种,下调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202项……通过织密“基本医保 大病保险/大额医疗费补助 医疗救助 商业补充保险”多重保障网,让群众看病更有“医”靠。

2023年,内蒙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达493.41亿元,183.72万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资助参保,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惠及396万人次,累计减负53.62亿元。

从父母认不了几个字,到自己被推荐上大学,再到女儿读完研究生在学校任教,今年76岁的包头市民李有成一家三代人的受教育经历,是内蒙古教育发展的微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从硬件、软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普及度、教育质量等进步显著。2023年,内蒙古幼儿园达到3958所,比2012年增长53.1%;在园幼儿达到55.4万人,比2012年增长12.6%;专任教师达到5.2万人,比2012年增长100.8%;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3%,比2012年提高了23.6个百分点。内蒙古共有小学在校生140.8万人、初中在校生66.3万人。内蒙古有普通高等学校54所,在校生54万人。

“一老一小”是民生关切的重点人群。近年来,内蒙古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的实施与推进,不断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截至2023年,内蒙古有各类养老机构692所,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8.4万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1685个,多种形式长者餐厅和老年健康设施加速普及;集中、分散供养孤儿生活保障标准连年提高;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不断完善。

“加码”,提升群众幸福感

“小区改造前环境差,改造后垃圾分类点、健身器材、养老照料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生活别提多美了。”包头昆区少先二十一社区居民刘芳说。

今年,该社区完成背街小巷道路10处硬化工程、拆除违建27处280平方米,老旧小区换新颜,多项惠民举措送到家门口,暖了居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推动棚户区改造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努力改善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2012年至2023年9月,内蒙古共实施棚户区改造152.78万套,约320万居民“出棚进楼”;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710个、88.79万户,惠及居民近250万;累计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18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六类人员住上安全房、放心房。

“123点火!”9月1日零时,随着命令下达,额尔古纳市城市基础设施运营集团公司热电厂内的主炉开始轰鸣作响,正式“复工上岗”。今年内蒙古各地抢工期、保质量、抓进度,一项项“温暖工程”落地见效,确保“温暖”如期而至。

一直以来,内蒙古着力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一项项改革成果,一组组民生数据,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内蒙古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居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

301元、100元,这是1978年内蒙古城镇常住居民、农村牧区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3年,内蒙古城镇常住居民、农村牧区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676元、21221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60.7倍和211.2倍。

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202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每百户城、乡家庭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66辆和52辆。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全区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1557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4万公里,公路线路里程由1974公里增加到21.9万公里。实现了12个盟市民用运输机场全覆盖、高铁通行通车。

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3年,内蒙古43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2024年接续推出的33件民生实事,正在办一件成一件,让“民生实事清单”变“百姓幸福账单”。

……

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不仅为“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与温度,更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广大人民群众。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接续昨日的荣光,开启明天的希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蒙古始终在路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