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有所得 赢得出彩人生

发布时间: 2023-08-23 14:49
【字体大小: 】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梦想的起点。如何让群众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钱袋子”越来越鼓?赢得出彩人生?围绕这些话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3.11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保持在245万人以上,每年帮助10万城镇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每年帮助13万以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

    稳就业保就业 让百姓有岗有收入

   “年龄大了,一直为找工作发愁,没想到通过政府帮助,有了一个稳定岗位,别提有多称心了。”近日,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脱贫户赵凤林高兴地说。

    今年,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持续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多措并举给予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将岗位、政策和服务送到他们家门口,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就业,赵凤林成了蔬菜种植基地工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年收入达到4万元。

    在商都县十八顷镇,郭晓霞有外出就业愿望,通过“春风行动暨京蒙劳务协作”招聘会,她在北京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实现了转移就业,月收入超过5000元。

    “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鼓励企业、合作社、帮扶车间等各类经营主体吸纳就业、建设零工市场、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等方式,实现有序有组织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云雪艳说。截至目前,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35.26万人,转移6个月以上31.05万人,转移就业人数和劳务收入总体势头良好。

    为稳定和扩大就业,今年我区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实施公共部门稳岗扩岗、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10项行动,已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政策性岗位招考招募4.08万人。同时落实“1311”帮扶措施,确保年末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21.4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3.76万人、5.99万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0.32万人。截至7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3.92万人,同比增加0.08万人,全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打造劳务品牌 让就业名片更响亮

   “选择‘宁城月嫂’这个品牌,我看中的就是自治区级劳务品牌这块金字招牌,在薪资待遇、行业发展方面有很大空间。”李红话语中透露着喜悦。2021年,她在参加宁城月嫂培训班后被直接推荐到就业岗位,几年来,近万元的月薪让她的生活越来越好。近年来,赤峰市人社部门已累计培训宁城月嫂1000余人,向区内外劳务输出800多人次,每年创造劳务经济收入3000万元左右。

    赤峰市大力推动劳务品牌建设,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带动认证、认证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劳务品牌从“燎原星火”发展到“群星璀璨”。“敖汉架线工”“巴林左旗笤帚工”入选人社部劳务品牌名录,“敖汉小米农技工”“松州模具工”等7个劳务品牌入选自治区级劳务品牌,目前全市已打造劳务品牌18个。

    为打造优质劳务品牌,全区各地按照“一县一品牌”要求,坚持发展劳务品牌与稳就业和扩大就业相结合、技能品牌与输出品牌相结合、特色品牌与地域品牌相结合,大力推广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的“六化”发展模式,促进更高水平转移就业。

    我区在提高劳务品牌经济“含金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品牌社会效益的“含金量”。几年前,畅晓燕参加“乌兰美健康服务”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经过努力,成为养老驿站店长,吸纳就业30多人。畅晓燕还被聘为培训讲师,累计培训专业护工278人。这些学员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多次参加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我区聚焦劳务品牌影响力、人员规模、人员收入“三个”倍增效应,逐步形成“技能培训、等级认定、品牌引领、连锁运营、创业孵化”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截至目前,自治区已认定“巴林左旗笤帚工”“敖汉架线工”“昆都仑硅材料操作工”等自治区级劳务品牌30个,累计带动就业60万人次。

    提高技能水平 让人生舞台更宽阔

    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是打造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

    7月26日,在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上,集宁师范学院现代服务学院的24名学生与全国60余所高校千余名选手同台竞技,经过民航形象与礼仪、民航安全服务技能等4个项目的角逐,分获“团体综合优秀奖”,学生王鑫垚获得“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在供需对接就业活动中,该院122名学生全部通过就业岗位面试,成功进入航司、邮轮等单位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集宁师范学院,像这样为学生成长搭建“舞台”的事例不胜枚举。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发展前景好,得益于该校始终坚持高标准办学,主动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该校今年积极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进一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集宁师范学院现代服务学院院长王汉君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学生架设双创实践‘高梯’,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抓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先后建成29个国家级、99个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0个国家级、92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385万人,涌现出11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94名全国技术能手、2300余名全区技术能手,为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赤峰数字创意产教融合基地内,准能看到创客们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视觉设计、大数据标注操作。这里创新实施的“133产教融合模式”,吸引一大批中高职毕业生、社会灵活就业人员、专业数字技术人员。

    该基地构建全链条培育孵化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18类80项服务,涵盖创业实训、投融资路演、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服务。目前,累计孵化数创企业111家,实现就业1500余人。

    近年来,我区以创业群体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在成功创业、扩大就业、促进创新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全区共培育打造创业园(孵化基地)348家,其中国家级创业示范性基地7家、自治区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69家,在孵实体1.61万户,带动就业11.12万人。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翟瑛珺表示,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稳就业促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实抓好抓到位,让群众就业“饭碗”端得越来越稳。唯有劳动,方有所得。我区将持续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让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拓出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铺就人生出彩之路。


附件文档: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劳有所得 赢得出彩人生-pg电子游戏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3-08-23
来源:内蒙古日报

劳有所得 赢得出彩人生,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梦想的起点。如何让群众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钱袋子”越来越鼓?赢得出彩人生?围绕这些话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3.11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保持在245万人以上,每年帮助10万城镇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每年帮助13万以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
      稳就业保就业 让百姓有岗有收入
     “年龄大了,一直为找工作发愁,没想到通过政府帮助,有了一个稳定岗位,别提有多称心了。”近日,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脱贫户赵凤林高兴地说。
      今年,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持续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多措并举给予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将岗位、政策和服务送到他们家门口,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就业,赵凤林成了蔬菜种植基地工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年收入达到4万元。
      在商都县十八顷镇,郭晓霞有外出就业愿望,通过“春风行动暨京蒙劳务协作”招聘会,她在北京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实现了转移就业,月收入超过5000元。
      “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鼓励企业、合作社、帮扶车间等各类经营主体吸纳就业、建设零工市场、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等方式,实现有序有组织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云雪艳说。截至目前,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35.26万人,转移6个月以上31.05万人,转移就业人数和劳务收入总体势头良好。
      为稳定和扩大就业,今年我区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实施公共部门稳岗扩岗、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10项行动,已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政策性岗位招考招募4.08万人。同时落实“1311”帮扶措施,确保年末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21.4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3.76万人、5.99万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0.32万人。截至7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3.92万人,同比增加0.08万人,全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打造劳务品牌 让就业名片更响亮
     “选择‘宁城月嫂’这个品牌,我看中的就是自治区级劳务品牌这块金字招牌,在薪资待遇、行业发展方面有很大空间。”李红话语中透露着喜悦。2021年,她在参加宁城月嫂培训班后被直接推荐到就业岗位,几年来,近万元的月薪让她的生活越来越好。近年来,赤峰市人社部门已累计培训宁城月嫂1000余人,向区内外劳务输出800多人次,每年创造劳务经济收入3000万元左右。
      赤峰市大力推动劳务品牌建设,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带动认证、认证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劳务品牌从“燎原星火”发展到“群星璀璨”。“敖汉架线工”“巴林左旗笤帚工”入选人社部劳务品牌名录,“敖汉小米农技工”“松州模具工”等7个劳务品牌入选自治区级劳务品牌,目前全市已打造劳务品牌18个。
      为打造优质劳务品牌,全区各地按照“一县一品牌”要求,坚持发展劳务品牌与稳就业和扩大就业相结合、技能品牌与输出品牌相结合、特色品牌与地域品牌相结合,大力推广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的“六化”发展模式,促进更高水平转移就业。
      我区在提高劳务品牌经济“含金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品牌社会效益的“含金量”。几年前,畅晓燕参加“乌兰美健康服务”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经过努力,成为养老驿站店长,吸纳就业30多人。畅晓燕还被聘为培训讲师,累计培训专业护工278人。这些学员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多次参加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我区聚焦劳务品牌影响力、人员规模、人员收入“三个”倍增效应,逐步形成“技能培训、等级认定、品牌引领、连锁运营、创业孵化”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截至目前,自治区已认定“巴林左旗笤帚工”“敖汉架线工”“昆都仑硅材料操作工”等自治区级劳务品牌30个,累计带动就业60万人次。
      提高技能水平 让人生舞台更宽阔
      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是打造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
      7月26日,在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上,集宁师范学院现代服务学院的24名学生与全国60余所高校千余名选手同台竞技,经过民航形象与礼仪、民航安全服务技能等4个项目的角逐,分获“团体综合优秀奖”,学生王鑫垚获得“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在供需对接就业活动中,该院122名学生全部通过就业岗位面试,成功进入航司、邮轮等单位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集宁师范学院,像这样为学生成长搭建“舞台”的事例不胜枚举。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发展前景好,得益于该校始终坚持高标准办学,主动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该校今年积极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进一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集宁师范学院现代服务学院院长王汉君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学生架设双创实践‘高梯’,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抓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先后建成29个国家级、99个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0个国家级、92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385万人,涌现出11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94名全国技术能手、2300余名全区技术能手,为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赤峰数字创意产教融合基地内,准能看到创客们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视觉设计、大数据标注操作。这里创新实施的“133产教融合模式”,吸引一大批中高职毕业生、社会灵活就业人员、专业数字技术人员。
      该基地构建全链条培育孵化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18类80项服务,涵盖创业实训、投融资路演、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服务。目前,累计孵化数创企业111家,实现就业1500余人。
      近年来,我区以创业群体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在成功创业、扩大就业、促进创新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全区共培育打造创业园(孵化基地)348家,其中国家级创业示范性基地7家、自治区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69家,在孵实体1.61万户,带动就业11.12万人。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翟瑛珺表示,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稳就业促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实抓好抓到位,让群众就业“饭碗”端得越来越稳。唯有劳动,方有所得。我区将持续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让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拓出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铺就人生出彩之路。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梦想的起点。如何让群众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钱袋子”越来越鼓?赢得出彩人生?围绕这些话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3.11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保持在245万人以上,每年帮助10万城镇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每年帮助13万以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

    稳就业保就业 让百姓有岗有收入

   “年龄大了,一直为找工作发愁,没想到通过政府帮助,有了一个稳定岗位,别提有多称心了。”近日,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脱贫户赵凤林高兴地说。

    今年,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持续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多措并举给予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将岗位、政策和服务送到他们家门口,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就业,赵凤林成了蔬菜种植基地工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年收入达到4万元。

    在商都县十八顷镇,郭晓霞有外出就业愿望,通过“春风行动暨京蒙劳务协作”招聘会,她在北京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实现了转移就业,月收入超过5000元。

    “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鼓励企业、合作社、帮扶车间等各类经营主体吸纳就业、建设零工市场、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等方式,实现有序有组织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云雪艳说。截至目前,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35.26万人,转移6个月以上31.05万人,转移就业人数和劳务收入总体势头良好。

    为稳定和扩大就业,今年我区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实施公共部门稳岗扩岗、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10项行动,已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政策性岗位招考招募4.08万人。同时落实“1311”帮扶措施,确保年末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21.4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3.76万人、5.99万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0.32万人。截至7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3.92万人,同比增加0.08万人,全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打造劳务品牌 让就业名片更响亮

   “选择‘宁城月嫂’这个品牌,我看中的就是自治区级劳务品牌这块金字招牌,在薪资待遇、行业发展方面有很大空间。”李红话语中透露着喜悦。2021年,她在参加宁城月嫂培训班后被直接推荐到就业岗位,几年来,近万元的月薪让她的生活越来越好。近年来,赤峰市人社部门已累计培训宁城月嫂1000余人,向区内外劳务输出800多人次,每年创造劳务经济收入3000万元左右。

    赤峰市大力推动劳务品牌建设,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带动认证、认证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劳务品牌从“燎原星火”发展到“群星璀璨”。“敖汉架线工”“巴林左旗笤帚工”入选人社部劳务品牌名录,“敖汉小米农技工”“松州模具工”等7个劳务品牌入选自治区级劳务品牌,目前全市已打造劳务品牌18个。

    为打造优质劳务品牌,全区各地按照“一县一品牌”要求,坚持发展劳务品牌与稳就业和扩大就业相结合、技能品牌与输出品牌相结合、特色品牌与地域品牌相结合,大力推广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的“六化”发展模式,促进更高水平转移就业。

    我区在提高劳务品牌经济“含金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品牌社会效益的“含金量”。几年前,畅晓燕参加“乌兰美健康服务”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经过努力,成为养老驿站店长,吸纳就业30多人。畅晓燕还被聘为培训讲师,累计培训专业护工278人。这些学员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多次参加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我区聚焦劳务品牌影响力、人员规模、人员收入“三个”倍增效应,逐步形成“技能培训、等级认定、品牌引领、连锁运营、创业孵化”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截至目前,自治区已认定“巴林左旗笤帚工”“敖汉架线工”“昆都仑硅材料操作工”等自治区级劳务品牌30个,累计带动就业60万人次。

    提高技能水平 让人生舞台更宽阔

    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是打造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

    7月26日,在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上,集宁师范学院现代服务学院的24名学生与全国60余所高校千余名选手同台竞技,经过民航形象与礼仪、民航安全服务技能等4个项目的角逐,分获“团体综合优秀奖”,学生王鑫垚获得“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在供需对接就业活动中,该院122名学生全部通过就业岗位面试,成功进入航司、邮轮等单位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集宁师范学院,像这样为学生成长搭建“舞台”的事例不胜枚举。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发展前景好,得益于该校始终坚持高标准办学,主动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该校今年积极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进一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集宁师范学院现代服务学院院长王汉君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学生架设双创实践‘高梯’,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抓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先后建成29个国家级、99个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0个国家级、92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385万人,涌现出11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94名全国技术能手、2300余名全区技术能手,为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赤峰数字创意产教融合基地内,准能看到创客们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视觉设计、大数据标注操作。这里创新实施的“133产教融合模式”,吸引一大批中高职毕业生、社会灵活就业人员、专业数字技术人员。

    该基地构建全链条培育孵化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18类80项服务,涵盖创业实训、投融资路演、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服务。目前,累计孵化数创企业111家,实现就业1500余人。

    近年来,我区以创业群体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在成功创业、扩大就业、促进创新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全区共培育打造创业园(孵化基地)348家,其中国家级创业示范性基地7家、自治区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69家,在孵实体1.61万户,带动就业11.12万人。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翟瑛珺表示,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稳就业促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实抓好抓到位,让群众就业“饭碗”端得越来越稳。唯有劳动,方有所得。我区将持续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让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拓出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铺就人生出彩之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