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发展零工市场 构建就业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4-09-12 10:18
【字体大小: 】    

    近年来,通辽市始终把零工市场的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灵活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的重要举措和民生实事来抓,逐渐打造出了一批全链条、网格化和有温度的“零工之家”。

提供“全链条”服务

搭建供需双方的“暖心桥”

      在零工市场建设初期,通辽市各地提前筹划,从市场选址、设施设备、功能布局、服务制度等多方面进行设计规划,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积极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出发点,为城乡居民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

      科尔沁区零工市场设置了多个便民服务窗口和多个功能服务区,为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职业培训、信息推介、劳动合同签订等零工就业“全链条”服务,即时满足百姓零工求职以及用工方“即时快招”用工需求。为了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开鲁县零工市场建立了用工保险“日交日减”服务,这项服务不仅高效便捷,还为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零工驿站 “通辽零工”小程序

打造网格化、立体化零工市场线上线下矩阵

      奈曼旗、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通过在社区设立“零工驿站”,充分利用就业协理员及网格员队伍宣传覆盖面广、信息对接准等特点,开展零工求职、招聘信息登记上报等工作,经审核后统一上报到零工市场,实现就业服务网格化精准化对接。与此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库伦旗等地作为典型的农业旗县,针对零工市场主要集中在城镇区导致的农村地区零工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农村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实际,深入开展“下乡入村”服务工作,以服务农村零工需求为核心,建立健全零工服务网络,实现零工信息的有效对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目前,通辽市已经构建了“1 9”零工市场体系,即1个线上零工市场 9个线下零工市场。“通辽零工”线上服务平台已经与9个旗县市区线下零工市场实现就业服务互融互通,为用户提供即时信息更新和沟通渠道,实现了就业信息“一网化”共享。

打造有温度的“零工之家”

积极营造零工市场的良好氛围

      为打造有温度的“零工之家”,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左后旗等地在零工市场设置了“职工书屋”“应急救护”等专区,可提供休息洽谈、冷热水、公共卫生间、手机充电、应急救护等暖心服务,并联合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街道社区志愿者,下沉零工聚集地,诚邀零工从业人员走进零工市场,逐步实现零工找活“退路进屋”,实现方便快捷地接单干活,打造了一批就业有保障、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累了有位坐、手机电车可充电、饭菜能加热、闲时有书看的温暖“港湾”,营造了“找活(用工)就到零工市场”的良好氛围。此外,通辽市还积极探索“零工市场 社区工坊”新模式,科左中旗先后成立了服装加工厂和助残工坊,提供了服装简易加工、袜子贴标签、拉花等流程较简单、时间较自由的代加工就业岗位,吸纳周边村民及残疾就业困难群体进厂务工。

      截至目前,通辽市零工市场共发布用工信息42048条,成功就业3996人次。“通辽零工”线上服务平台注册用户23691人,零工用户3502人,总访问量4.46万人,通过平台建立沟通2696次。

附件文档:
     
来源: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通辽市:发展零工市场 构建就业新格局-pg电子游戏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9-12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通辽市:发展零工市场 构建就业新格局,     近年来,通辽市始终把零工市场的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灵活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的重要举措和民生实事来抓,逐渐打造出了一批全链条、网格化和有温度的“零工之家”。提供“全链条”服务搭建供需双方的“暖心桥”      在零工市场建设初期,通辽市各地提前筹划,从市场选址、设施设备、功能布局、服务制度等多方面进行设计规划,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积极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出发点,为城乡居民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      科尔沁区零工市场设置了多个便民服务窗口和多个功能服务区,为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职业培训、信息推介、劳动合同签订等零工就业“全链条”服务,即时满足百姓零工求职以及用工方“即时快招”用工需求。为了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开鲁县零工市场建立了用工保险“日交日减”服务,这项服务不仅高效便捷,还为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零工驿站 “通辽零工”小程序打造网格化、立体化零工市场线上线下矩阵      奈曼旗、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通过在社区设立“零工驿站”,充分利用就业协理员及网格员队伍宣传覆盖面广、信息对接准等特点,开展零工求职、招聘信息登记上报等工作,经审核后统一上报到零工市场,实现就业服务网格化精准化对接。与此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库伦旗等地作为典型的农业旗县,针对零工市场主要集中在城镇区导致的农村地区零工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农村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实际,深入开展“下乡入村”服务工作,以服务农村零工需求为核心,建立健全零工服务网络,实现零工信息的有效对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目前,通辽市已经构建了“1 9”零工市场体系,即1个线上零工市场 9个线下零工市场。“通辽零工”线上服务平台已经与9个旗县市区线下零工市场实现就业服务互融互通,为用户提供即时信息更新和沟通渠道,实现了就业信息“一网化”共享。打造有温度的“零工之家”积极营造零工市场的良好氛围      为打造有温度的“零工之家”,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左后旗等地在零工市场设置了“职工书屋”“应急救护”等专区,可提供休息洽谈、冷热水、公共卫生间、手机充电、应急救护等暖心服务,并联合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街道社区志愿者,下沉零工聚集地,诚邀零工从业人员走进零工市场,逐步实现零工找活“退路进屋”,实现方便快捷地接单干活,打造了一批就业有保障、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累了有位坐、手机电车可充电、饭菜能加热、闲时有书看的温暖“港湾”,营造了“找活(用工)就到零工市场”的良好氛围。此外,通辽市还积极探索“零工市场 社区工坊”新模式,科左中旗先后成立了服装加工厂和助残工坊,提供了服装简易加工、袜子贴标签、拉花等流程较简单、时间较自由的代加工就业岗位,吸纳周边村民及残疾就业困难群体进厂务工。      截至目前,通辽市零工市场共发布用工信息42048条,成功就业3996人次。“通辽零工”线上服务平台注册用户23691人,零工用户3502人,总访问量4.46万人,通过平台建立沟通2696次。

    近年来,通辽市始终把零工市场的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灵活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的重要举措和民生实事来抓,逐渐打造出了一批全链条、网格化和有温度的“零工之家”。

提供“全链条”服务

搭建供需双方的“暖心桥”

      在零工市场建设初期,通辽市各地提前筹划,从市场选址、设施设备、功能布局、服务制度等多方面进行设计规划,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积极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出发点,为城乡居民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

      科尔沁区零工市场设置了多个便民服务窗口和多个功能服务区,为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职业培训、信息推介、劳动合同签订等零工就业“全链条”服务,即时满足百姓零工求职以及用工方“即时快招”用工需求。为了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开鲁县零工市场建立了用工保险“日交日减”服务,这项服务不仅高效便捷,还为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零工驿站 “通辽零工”小程序

打造网格化、立体化零工市场线上线下矩阵

      奈曼旗、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通过在社区设立“零工驿站”,充分利用就业协理员及网格员队伍宣传覆盖面广、信息对接准等特点,开展零工求职、招聘信息登记上报等工作,经审核后统一上报到零工市场,实现就业服务网格化精准化对接。与此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库伦旗等地作为典型的农业旗县,针对零工市场主要集中在城镇区导致的农村地区零工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农村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实际,深入开展“下乡入村”服务工作,以服务农村零工需求为核心,建立健全零工服务网络,实现零工信息的有效对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目前,通辽市已经构建了“1 9”零工市场体系,即1个线上零工市场 9个线下零工市场。“通辽零工”线上服务平台已经与9个旗县市区线下零工市场实现就业服务互融互通,为用户提供即时信息更新和沟通渠道,实现了就业信息“一网化”共享。

打造有温度的“零工之家”

积极营造零工市场的良好氛围

      为打造有温度的“零工之家”,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左后旗等地在零工市场设置了“职工书屋”“应急救护”等专区,可提供休息洽谈、冷热水、公共卫生间、手机充电、应急救护等暖心服务,并联合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街道社区志愿者,下沉零工聚集地,诚邀零工从业人员走进零工市场,逐步实现零工找活“退路进屋”,实现方便快捷地接单干活,打造了一批就业有保障、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累了有位坐、手机电车可充电、饭菜能加热、闲时有书看的温暖“港湾”,营造了“找活(用工)就到零工市场”的良好氛围。此外,通辽市还积极探索“零工市场 社区工坊”新模式,科左中旗先后成立了服装加工厂和助残工坊,提供了服装简易加工、袜子贴标签、拉花等流程较简单、时间较自由的代加工就业岗位,吸纳周边村民及残疾就业困难群体进厂务工。

      截至目前,通辽市零工市场共发布用工信息42048条,成功就业3996人次。“通辽零工”线上服务平台注册用户23691人,零工用户3502人,总访问量4.46万人,通过平台建立沟通2696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