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场召开

【字体大小: 】    


1月1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场。发布会上,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文钢作主发布,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划财务处处长高斌、就业促进处处长张海涛、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云霞、政务服务处处长王晓颖、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赵玉明回答记者提问。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文钢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2023年,是人社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更加明显、服务发展大局更加有力的一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凝心聚力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城镇新增就业等28项年度目标均超额完成,社会保险参保扩面等6“民生实事”圆满完成,交出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发展答卷。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基本盘越来越稳。坚决扛起稳定和扩大就业重大政治责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出台了稳就业政策若干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35条举措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9.4%。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强化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对接,提高招聘活动频次,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5%,失业人员再就业13.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3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60.1万人,较上年分别增加2.4万人、0.4万人0.7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就业底线兜得更牢、劳动者“饭碗”端得更稳。持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和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助企纾困政策,兑现政策红利42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稳岗拓岗。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4万人次,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103个旗县区建成零工市场123个,让路边揽活的灵活就业人员有了遮风挡雨的暖心驿站。2023年12月,在全国又率先提前实施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释放政策性岗位1万余个,让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更早、机会更多。

二是多措并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民生安全网越织越密。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金支付能力明显增强,基金当期收支结余130.4亿元;年金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启动了个人养老金先行工作,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工伤、失业保险基金实现自治区级统收统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率先实现盟市级管理。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克服老龄化进程加快、扩面收窄等困难,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747.7万人、361.8万人、329.3万人,较2022年末分别增加53.9万人、11.9万人、20.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50.3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做到困难人员参保一个不漏、缴费一个不断。开展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辟了改善筹资结构、提高待遇水平的新路径。完成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待遇调标工作,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让老百姓更踏实、更安心。强化社保基金管理,落实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推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跨区域“同审统办”改革,提高经办效能,防范管理风险,全力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

三是千方百计集聚激发人才活力,创新发展动力越来越足。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明确26项人才政策措施,推动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和发展方向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动态发布自治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12批次,自治区本级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469名,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资金1亿元,支持指导各盟市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各地举办引才活动117场,引进人才1.4万人。紧贴自治区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新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增加了引聚和培育人才新平台,全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累计达到69个。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出台25个系列、56个专业的职称评审条件,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持续下放职称评审权,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单位达到71家,真正让用人的评人、评人的用人。全面实施农牧民职称评审,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深入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培育高技能人才5.9万人评出特级技师50人、首席技师16人,领军型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加强市场化人才服务能力建设,呼和浩特、包头两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产业园,全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积极落实旗县以下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发挥“定向岗位”在基层事业单位引才聚才中的积极作用,1.4万名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晋升岗位,1.2万人聘用到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热情更高。制定全国首个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地方标准,成功打造“蒙”字号人事考试服务标准化品牌。

四是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关系越来越和谐。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认定和谐劳动关系单位3301家、工业园区18家,全面推行电子劳动合同应用,签订电子劳动合同20.5万份,服务企业5000余家,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迈出新步伐。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矛盾纠纷,培育自治区级金牌调解组织90家、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3家,开展“流动仲裁庭”下沉基层活动,调解成功率76.7%仲裁结案率99.1%,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质效显著提升。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若干措施》,升级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扎实开展贯穿全年的预防整治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双驻双查”、限时办理等制度,农牧民工欠薪案件保持动态清零。

五是持之以恒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制定《全区人社系统优化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从助力企业招才引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服务企业便捷高效等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举措,创新开展人社干部“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走基层送政策”“走企业访需求”“走流程优服务”活动,全区人社系统1909名人社服务专员,联系服务企业1.6万家,及时回应诉求4200余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7.5万人,竭力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贴心人”。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窗办”,推出“员工入职”“退休办理”等6个“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和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积极推动人社公共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互促,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76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到嘎查村、社区和157个社银合作网点,让群众不进人社门也能办好人社事,以暖心贴心的人社服务温暖人心、凝聚力量。

回望2023年,我们在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为加快推动国务院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地见效,2023年12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共同推动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57条具体合作事项,必将有力推动内蒙古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自治区完成好“两件大事”,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扎实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巩固拓展年”,深化党建引领提质、就业扩容提质、社会保障改革提质、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劳动关系治理提质、政务服务创优提质、风险防控筑堤提质7项工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头、更有保障、更加红火。

谢谢大家!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就业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请问,一年来,自治区在促进就业方面哪些亮点,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张海涛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2023,我们围绕服务保障自治区“两件大事”,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推进就业扩容提质工程,组织实施了“创业内蒙古”、“技能内蒙古”、“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重点项目助推就业”五项行动,狠抓政策落实落地,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分别完成国家计划18万人的121.5%、自治区计划20万人的109.4%,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一是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就业工作法治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去年初我们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修订工作,对近年来出台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进行了梳理,把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政策通过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在修订中,对产业带动就业、资金扶持、服务保障、职业教育培训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增加“平台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鼓励平台企业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商业保险”相关条款,新修订的《条例》2023年12月1日施行,标志着我区就业工作和法治化水平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是“零工市场”实现旗县区全覆盖,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年,每个旗县至少建设1处零工市场列入政府43件民生实事清单。工作中,我们印发了《关于加强线下零工市场建设的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明确了18条措施,加大指导督促力度,截至2023年底,全区103个旗县区建成零工市场123个,着力实现由“路边蹲活”零工市场“岗位找人”的转变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保障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是高频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有力促进就业供需精准对接。我们以春、秋两季大型招聘会为引领,融合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全年全区人社部门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30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超200万个次,努力为各类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四是着力稳定政策性岗位资源,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会同组织、教育、科技等部门征集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科研助理岗位,统筹安排考试节奏释放政策性就业岗位5.16万个,招募高校毕业生4.39万人。特别是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允许将年内自然减员的空编提前列入年度招聘计划,并积极协调加快招聘进度,在完成全区2023年招聘工作的基础上,提前启动了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招聘中,我们开展“1 n”补充招聘,采取一次笔试成绩n次有效的方式,通过重新发布剩余空缺岗位信息、组织二次以上报名、直接进入面试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招聘计划使用率。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工人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现在每个社保领取待遇人员需要每年认证,请问在核验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上有哪些更加便民惠民的举措?谢谢。

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赵玉明: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核验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是保障参保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构建以“信息比对认证为主、网上自助认证为辅、社会化服务兜底”的新型认证体系,尽量让群众“无感知、零跑腿”完成资格认证。

一是创新信息比对认证方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系统资源整合为契机,打破数据壁垒,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比对机制,2022年5月,联合13个部门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数据共享比对工作机制,整合共享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多源海量数据,打造全区统一的待遇资格认证平台,对待遇领取人员的全方位行为进行轨迹分析,精准研判待遇领取资格,初步实现了认证于“无形”。2022年共享比对372万条数据,实现117万人“静默认证”;2023年共享比对581万条数据,实现474万人“静默认证”,数字赋能认证服务更优更快更便捷。

二是丰富网上自助认证渠道。推广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应用远程认证等服务,丰富拓展“内蒙古人社”、“掌上12333”、“蒙速办”、“电子社保卡”微信公众号等待遇认证渠道,优化认证功能设置,退休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认证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和约束,认证方式更加多样化、便利化。2023年6月,我们开通“内蒙古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集成了待遇资格远程认证功能,目前关注使用人数已经超过219万人。

三是精准服务“帮办代办”。对信息比对、网上自助认证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我们结合全民参保计划和精准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政策宣讲、入户走访、走访慰问等方式,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认证信息核实,主动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2023年,自治区各级人社部门借助“社保服务进万家”、《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宣传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累计派出服务队员超1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服务群众超过21万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利用数据比对和网上自助手段完成认证的比例总体已经超过90%,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认证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已初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扩大共享数据范围,优化服务体验,积极构建“寓认证于无形”的工作机制,为退休人员特别是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和关怀。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央广网记者:人才是开创未来最宝贵的财富,请问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自治区人社厅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云霞: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2023年,自治区人社厅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职能职责,集中力量推动落实“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会同教育、科技、卫健、农牧、国资等部门,共同抓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人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效。

一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数量质量再创新高。以贯彻落实自治区“五大任务”为重点,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配置人才链,编制发布《2023年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涵盖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等1036个岗位,3302个用人需求。积极“走出去”开展引才活动,组织重点企事业单位赴清华、北大、吉大等“双一流”高校,举办“广纳英才·智汇草原”引才活动,共达成意向2840人次,正式签约269名。全年动态发布自治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12批次,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较2022年增加120人,增幅达22.8%,达到469人,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最多的一年。

二是强化技术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完成2022年度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评选推荐,评出53名拟推荐人选,经自治区党委、政府核定后现已报人社部。组织开展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评选工作,该奖项下设杰出人才、突出贡献专家、青年创新人才3个子项,共评选表彰210人。首次开展内蒙古技能大奖评选工作,表彰优秀高技能人才10名。围绕自治区奶业、肉羊、现代煤化工等重点产业链规模以上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企业引育高层次科研人才奖励支持工作,给予57家企业、1145.8万元资金支持,推动引导企业引进优秀工程师、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科学评价水平。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修订完成25个系列56个专业职称评审条件,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自主评审单位达到71家。技能人才评价方面,贯彻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全面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四是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推动全区人才均衡协调发展,依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积极开展边境旗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专场招聘,对于急需紧缺人才,可从招聘计划中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采取“走出去”方式开展专项招聘。为有效解决旗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评聘矛盾,专门为基层事业单位单独设立定向高级岗位,用于鼓励基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定向岗位在全区教育、医疗卫生、农牧等各个基层领域汇聚人才方面,释放出良好的政策效能。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主发布词中提到,自治区人社厅创新开展了“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活动,请简要介绍相关做法和取得成效?谢谢。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务服务处处长王晓颖: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自治区人社厅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精心部署开展“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活动,建立“1 2”联系机制,每个厅级领导干部包联1个盟市人社部门,厅本级处室、单位分别结对联系2个旗县区人社部门,推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找问题、察民情,以有力举措推进全区人社领域行风建设。全年共派出4批次工作队员,每个旗县区实地调研指导时间达27天以上。

“蹲点式”调研,把基层工作情况“摸清楚”。紧盯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立足人社部门职能职责,选取人社领域33项重点工作,制定《联系基层指导手册》,找准焦点、靶向选题、真调实研。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保证调研实效,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各类问题和诉求365条,已解决344条,其他正在逐步解决过程中。

“拉网式”排查,把劳动用工问题“捞出来”。针对劳动用工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工作队员深入指导各地开展“人社工作全领域、劳动用工全链条”监察执法行动,为企业“把脉会诊”,指导企业防范劳动用工风险,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全年深入各类用人单位4687家,涉及劳动者46.5万人,对发现的2090条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体验式”感受,把人社服务流程“再优化”。组织工作队员深入在建工地、嘎查村镇、基层人社服务大厅,选取人社服务高频事项,以办事群众和经办工作人员两种身份,对咨询、受理、审核、审批、办结、查询等环节进行全过程体验、全链条评价、全流程优化,切身感受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倾听窗口工作人员意见建议,全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工作队员全年走流程387次,征集优化建议150条,从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共享等方面,有效提升了人社服务质量。

“互动式”走访,把企业群众需求“办理好”。一方面,针对企业实际分类编制《政策直达清单》,通过人社干部“走基层送政策”活动,上门宣传解读人社政策,推动人社领域惠企利民政策应享尽享。另一方面,通过人社干部“走企业访需求”活动,广泛征集企业岗位用工、技能培训等方面需求,倾听企业对人社工作意见建议。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实践杂志社记者:为加快推动国务院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地见效,自治区政府与人社部签署了《合作协议》,请问人社部门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具体落实?谢谢。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划财务处处长高斌: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围绕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明确了人社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经过反复沟通酝酿,自治区政府与人社部于2023年12月25日签署了《共同推动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协议》聚焦落实国务院支持内蒙古意见,将支持和合作内容拓展到人社工作全领域,人社部从政策扶持、先行先试、业务支持、人才支撑等方面,明确了24项重点倾斜和支持事项;自治区政府从政策制定、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明确了33项重点保障事项。这57项合作事项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必将有力推动我区人社事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宝贵机遇,加强与人社部沟通对接,用足用好用活支持政策,出台贯彻落实《合作协议》方案,逐项细化《合作协议》内容,紧紧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设更加健全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更有活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更加稳定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打造便捷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深入开展工作,按照方案细则逐条推进落实、逐年完成目标任务。同时积极争取人社部在政策扶持、先行先试、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部区合作对我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高目标上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改革创新,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贡献人社力量!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发布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时间: 2024-01-12 10:00
新闻发布人: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文钢
附件文档:
     

“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场召开-pg电子游戏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1-12 10:0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场召开, 1月1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场。发布会上,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文钢作主发布,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划财务处处长高斌、就业促进处处长张海涛、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云霞、政务服务处处长王晓颖、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赵玉明回答记者提问。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文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2023年,是人社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更加明显、服务发展大局更加有力的一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凝心聚力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城镇新增就业等28项年度目标均超额完成,社会保险参保扩面等6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交出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发展答卷。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坚定不移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基本盘越来越稳。坚决扛起稳定和扩大就业重大政治责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出台了稳就业政策若干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35条举措,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9.4%。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强化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对接,提高招聘活动频次,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5%,失业人员再就业13.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3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60.1万人,较上年分别增加2.4万人、0.4万人、0.7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就业底线兜得更牢、劳动者“饭碗”端得更稳。持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和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助企纾困政策,兑现政策红利42亿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稳岗拓岗。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4万人次,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103个旗县区建成零工市场123个,让“路边揽活”的灵活就业人员有了遮风挡雨的暖心驿站。2023年12月,在全国又率先提前实施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释放政策性岗位1万余个,让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更早、机会更多。二是多措并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民生安全网越织越密。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金支付能力明显增强,基金当期收支结余130.4亿元;年金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启动了个人养老金先行工作,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工伤、失业保险基金实现自治区级统收统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率先实现盟市级管理。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克服老龄化进程加快、扩面收窄等困难,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747.7万人、361.8万人、329.3万人,较2022年末分别增加53.9万人、11.9万人、20.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50.3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做到困难人员参保一个不漏、缴费一个不断。开展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辟了改善筹资结构、提高待遇水平的新路径。完成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待遇调标工作,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让老百姓更踏实、更安心。强化社保基金管理,落实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推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跨区域“同审统办”改革,提高经办效能,防范管理风险,全力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三是千方百计集聚激发人才活力,创新发展动力越来越足。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明确26项人才政策措施,推动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和发展方向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动态发布自治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12批次,自治区本级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469名,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资金1亿元,支持指导各盟市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各地举办引才活动117场,引进人才1.4万人。紧贴自治区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新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增加了引聚和培育人才新平台,全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累计达到69个。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出台25个系列、56个专业的职称评审条件,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持续下放职称评审权,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单位达到71家,真正让用人的评人、评人的用人。全面实施农牧民职称评审,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深入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培育高技能人才5.9万人,评出特级技师50人、首席技师16人,领军型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加强市场化人才服务能力建设,呼和浩特、包头两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产业园,全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积极落实旗县以下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发挥“定向岗位”在基层事业单位引才聚才中的积极作用,1.4万名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晋升岗位,1.2万人聘用到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热情更高。制定全国首个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地方标准,成功打造“蒙”字号人事考试服务标准化品牌。四是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关系越来越和谐。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认定和谐劳动关系单位3301家、工业园区18家,全面推行电子劳动合同应用,签订电子劳动合同20.5万份,服务企业5000余家,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迈出新步伐。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矛盾纠纷,培育自治区级金牌调解组织90家、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3家,开展“流动仲裁庭”下沉基层活动,调解成功率76.7%、仲裁结案率99.1%,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质效显著提升。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若干措施》,升级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扎实开展贯穿全年的预防整治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双驻双查”、限时办理等制度,农牧民工欠薪案件保持动态清零。五是持之以恒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制定《全区人社系统优化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从助力企业招才引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服务企业便捷高效等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举措,创新开展人社干部“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走基层送政策”、“走企业访需求”、“走流程优服务”活动,全区人社系统1909名人社服务专员,联系服务企业1.6万家,及时回应诉求4200余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7.5万人,竭力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贴心人”。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窗办”,推出“员工入职”“退休办理”等6个“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和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积极推动人社公共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互促,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76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到嘎查村、社区和157个社银合作网点,让群众不进人社门也能办好人社事,以暖心贴心的人社服务温暖人心、凝聚力量。回望2023年,我们在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为加快推动国务院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地见效,2023年12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共同推动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57条具体合作事项,必将有力推动内蒙古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自治区完成好“两件大事”,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扎实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巩固拓展年”,深化党建引领提质、就业扩容提质、社会保障改革提质、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劳动关系治理提质、政务服务创优提质、风险防控筑堤提质7项工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头、更有保障、更加红火。谢谢大家!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就业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请问,一年来,自治区在促进就业方面有哪些亮点,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张海涛: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2023年,我们围绕服务保障自治区“两件大事”,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推进就业扩容提质工程,组织实施了“创业内蒙古”、“技能内蒙古”、“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重点项目助推就业”五项行动,狠抓政策落实落地,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分别完成国家计划18万人的121.5%、自治区计划20万人的109.4%,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一是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就业工作法治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去年初,我们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修订工作,对近年来出台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进行了梳理,把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政策通过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在修订中,对产业带动就业、资金扶持、服务保障、职业教育培训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增加了“平台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鼓励平台企业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商业保险”相关条款,新修订的《条例》已于2023年12月1日施行,标志着我区就业工作和法治化水平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是“零工市场”实现旗县区全覆盖,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去年,每个旗县至少建设1处零工市场列入政府43件民生实事清单。工作中,我们印发了《关于加强线下零工市场建设的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明确了18条措施,加大指导督促力度,截至2023年底,全区103个旗县区建成零工市场123个,着力实现由“路边蹲活”到零工市场“岗位找人”的转变,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保障、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高频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有力促进就业供需精准对接。我们以春、秋两季大型招聘会为引领,融合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全年全区人社部门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30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超200万个次,努力为各类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四是着力稳定政策性岗位资源,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会同组织、教育、科技等部门征集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科研助理岗位,统筹安排考试节奏,释放政策性就业岗位5.16万个,招募高校毕业生4.39万人。特别是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允许将年内自然减员的空编提前列入年度招聘计划,并积极协调加快招聘进度,在完成全区2023年招聘工作的基础上,提前启动了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招聘中,我们还开展了“1 n”补充招聘,采取一次笔试成绩n次有效的方式,通过重新发布剩余空缺岗位信息、组织二次以上报名、直接进入面试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招聘计划使用率。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工人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现在每个社保领取待遇人员需要每年认证,请问在核验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上有哪些更加便民惠民的举措?谢谢。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赵玉明: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核验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是保障参保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构建以“信息比对认证为主、网上自助认证为辅、社会化服务兜底”的新型认证体系,尽量让群众“无感知、零跑腿”完成资格认证。一是创新信息比对认证方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系统资源整合为契机,打破数据壁垒,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比对机制,2022年5月,联合13个部门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数据共享比对工作机制,整合共享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多源海量数据,打造全区统一的待遇资格认证平台,对待遇领取人员的全方位行为进行轨迹分析,精准研判待遇领取资格,初步实现了认证于“无形”。2022年共享比对372万条数据,实现117万人“静默认证”;2023年共享比对581万条数据,实现474万人“静默认证”,数字赋能认证服务更优更快更便捷。二是丰富网上自助认证渠道。推广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应用远程认证等服务,丰富拓展“内蒙古人社”、“掌上12333”、“蒙速办”、“电子社保卡”微信公众号等待遇认证渠道,优化认证功能设置,退休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认证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和约束,认证方式更加多样化、便利化。2023年6月,我们开通“内蒙古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集成了待遇资格远程认证功能,目前关注使用人数已经超过219万人。三是精准服务“帮办代办”。对信息比对、网上自助认证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我们结合全民参保计划和精准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政策宣讲、入户走访、走访慰问等方式,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认证信息核实,主动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2023年,自治区各级人社部门借助“社保服务进万家”、《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宣传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累计派出服务队员超1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服务群众超过21万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利用数据比对和网上自助手段完成认证的比例总体已经超过90%,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认证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已初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扩大共享数据范围,优化服务体验,积极构建“寓认证于无形”的工作机制,为退休人员特别是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和关怀。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央广网记者:人才是开创未来最宝贵的财富,请问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自治区人社厅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云霞: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2023年,自治区人社厅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职能职责,集中力量推动落实“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会同教育、科技、卫健、农牧、国资等部门,共同抓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人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效。一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数量质量再创新高。以贯彻落实自治区“五大任务”为重点,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配置人才链,编制发布《2023年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涵盖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等1036个岗位,3302个用人需求。积极“走出去”开展引才活动,组织重点企事业单位赴清华、北大、吉大等“双一流”高校,举办“广纳英才·智汇草原”引才活动,共达成意向2840人次,正式签约269名。全年动态发布自治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12批次,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较2022年增加120人,增幅达22.8%,达到469人,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最多的一年。二是强化技术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完成2022年度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评选推荐,评出53名拟推荐人选,经自治区党委、政府核定后现已报人社部。组织开展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评选工作,该奖项下设杰出人才、突出贡献专家、青年创新人才3个子项,共评选表彰210人。首次开展内蒙古技能大奖评选工作,表彰优秀高技能人才10名。围绕自治区奶业、肉羊、现代煤化工等重点产业链规模以上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企业引育高层次科研人才奖励支持工作,给予57家企业、1145.8万元资金支持,推动引导企业引进优秀工程师、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三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科学评价水平。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修订完成25个系列56个专业职称评审条件,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自主评审单位达到71家。技能人才评价方面,贯彻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全面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四是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推动全区人才均衡协调发展,依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积极开展边境旗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专场招聘,对于急需紧缺人才,可从招聘计划中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采取“走出去”方式开展专项招聘。为有效解决旗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评聘矛盾,专门为基层事业单位单独设立定向高级岗位,用于鼓励基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定向岗位在全区教育、医疗卫生、农牧等各个基层领域汇聚人才方面,释放出良好的政策效能。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主发布词中提到,自治区人社厅创新开展了“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活动,请简要介绍相关做法和取得成效?谢谢。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务服务处处长王晓颖: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自治区人社厅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精心部署开展“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活动,建立“1 2”联系机制,每个厅级领导干部包联1个盟市人社部门,厅本级处室、单位分别结对联系2个旗县区人社部门,推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找问题、察民情,以有力举措推进全区人社领域行风建设。全年共派出4批次工作队员,每个旗县区实地调研指导时间达27天以上。“蹲点式”调研,把基层工作情况“摸清楚”。紧盯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立足人社部门职能职责,选取人社领域33项重点工作,制定《联系基层指导手册》,找准焦点、靶向选题、真调实研。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保证调研实效,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各类问题和诉求365条,已解决344条,其他正在逐步解决过程中。“拉网式”排查,把劳动用工问题“捞出来”。针对劳动用工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工作队员深入指导各地开展“人社工作全领域、劳动用工全链条”监察执法行动,为企业“把脉会诊”,指导企业防范劳动用工风险,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全年深入各类用人单位4687家,涉及劳动者46.5万人,对发现的2090条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体验式”感受,把人社服务流程“再优化”。组织工作队员深入在建工地、嘎查村镇、基层人社服务大厅,选取人社服务高频事项,以办事群众和经办工作人员两种身份,对咨询、受理、审核、审批、办结、查询等环节进行全过程体验、全链条评价、全流程优化,切身感受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倾听窗口工作人员意见建议,全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工作队员全年走流程387次,征集优化建议150条,从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共享等方面,有效提升了人社服务质量。“互动式”走访,把企业群众需求“办理好”。一方面,针对企业实际分类编制《政策直达清单》,通过人社干部“走基层送政策”活动,上门宣传解读人社政策,推动人社领域惠企利民政策应享尽享。另一方面,通过人社干部“走企业访需求”活动,广泛征集企业岗位用工、技能培训等方面需求,倾听企业对人社工作意见建议。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实践杂志社记者:为加快推动国务院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地见效,自治区政府与人社部签署了《合作协议》,请问人社部门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具体落实?谢谢。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划财务处处长高斌: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围绕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明确了人社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经过反复沟通酝酿,自治区政府与人社部于2023年12月25日签署了《共同推动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协议》聚焦落实国务院支持内蒙古意见,将支持和合作内容拓展到人社工作全领域,人社部从政策扶持、先行先试、业务支持、人才支撑等方面,明确了24项重点倾斜和支持事项;自治区政府从政策制定、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明确了33项重点保障事项。这57项合作事项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必将有力推动我区人社事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宝贵机遇,加强与人社部沟通对接,用足用好用活支持政策,出台贯彻落实《合作协议》方案,逐项细化《合作协议》内容,紧紧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设更加健全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更有活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更加稳定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打造便捷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深入开展工作,按照方案细则逐条推进落实、逐年完成目标任务。同时积极争取人社部在政策扶持、先行先试、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部区合作对我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高目标上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改革创新,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贡献人社力量!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1月1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场。发布会上,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文钢作主发布,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划财务处处长高斌、就业促进处处长张海涛、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云霞、政务服务处处长王晓颖、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赵玉明回答记者提问。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文钢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2023年,是人社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更加明显、服务发展大局更加有力的一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区各级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凝心聚力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城镇新增就业等28项年度目标均超额完成,社会保险参保扩面等6“民生实事”圆满完成,交出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发展答卷。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基本盘越来越稳。坚决扛起稳定和扩大就业重大政治责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出台了稳就业政策若干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35条举措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9.4%。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强化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对接,提高招聘活动频次,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5%,失业人员再就业13.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3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60.1万人,较上年分别增加2.4万人、0.4万人0.7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就业底线兜得更牢、劳动者“饭碗”端得更稳。持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和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助企纾困政策,兑现政策红利42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稳岗拓岗。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4万人次,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103个旗县区建成零工市场123个,让路边揽活的灵活就业人员有了遮风挡雨的暖心驿站。2023年12月,在全国又率先提前实施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释放政策性岗位1万余个,让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更早、机会更多。

二是多措并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民生安全网越织越密。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金支付能力明显增强,基金当期收支结余130.4亿元;年金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启动了个人养老金先行工作,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工伤、失业保险基金实现自治区级统收统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率先实现盟市级管理。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克服老龄化进程加快、扩面收窄等困难,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747.7万人、361.8万人、329.3万人,较2022年末分别增加53.9万人、11.9万人、20.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50.3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做到困难人员参保一个不漏、缴费一个不断。开展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辟了改善筹资结构、提高待遇水平的新路径。完成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工伤保险待遇调标工作,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让老百姓更踏实、更安心。强化社保基金管理,落实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推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跨区域“同审统办”改革,提高经办效能,防范管理风险,全力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

三是千方百计集聚激发人才活力,创新发展动力越来越足。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明确26项人才政策措施,推动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和发展方向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动态发布自治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12批次,自治区本级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469名,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资金1亿元,支持指导各盟市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各地举办引才活动117场,引进人才1.4万人。紧贴自治区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新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增加了引聚和培育人才新平台,全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累计达到69个。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出台25个系列、56个专业的职称评审条件,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持续下放职称评审权,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单位达到71家,真正让用人的评人、评人的用人。全面实施农牧民职称评审,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深入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培育高技能人才5.9万人评出特级技师50人、首席技师16人,领军型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加强市场化人才服务能力建设,呼和浩特、包头两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产业园,全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积极落实旗县以下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发挥“定向岗位”在基层事业单位引才聚才中的积极作用,1.4万名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晋升岗位,1.2万人聘用到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热情更高。制定全国首个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地方标准,成功打造“蒙”字号人事考试服务标准化品牌。

四是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关系越来越和谐。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认定和谐劳动关系单位3301家、工业园区18家,全面推行电子劳动合同应用,签订电子劳动合同20.5万份,服务企业5000余家,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迈出新步伐。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矛盾纠纷,培育自治区级金牌调解组织90家、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3家,开展“流动仲裁庭”下沉基层活动,调解成功率76.7%仲裁结案率99.1%,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质效显著提升。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若干措施》,升级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扎实开展贯穿全年的预防整治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双驻双查”、限时办理等制度,农牧民工欠薪案件保持动态清零。

五是持之以恒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制定《全区人社系统优化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从助力企业招才引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服务企业便捷高效等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举措,创新开展人社干部“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走基层送政策”“走企业访需求”“走流程优服务”活动,全区人社系统1909名人社服务专员,联系服务企业1.6万家,及时回应诉求4200余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7.5万人,竭力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贴心人”。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窗办”,推出“员工入职”“退休办理”等6个“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和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积极推动人社公共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互促,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76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到嘎查村、社区和157个社银合作网点,让群众不进人社门也能办好人社事,以暖心贴心的人社服务温暖人心、凝聚力量。

回望2023年,我们在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争取到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为加快推动国务院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地见效,2023年12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共同推动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57条具体合作事项,必将有力推动内蒙古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自治区完成好“两件大事”,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扎实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巩固拓展年”,深化党建引领提质、就业扩容提质、社会保障改革提质、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劳动关系治理提质、政务服务创优提质、风险防控筑堤提质7项工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更有奔头、更有保障、更加红火。

谢谢大家!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就业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请问,一年来,自治区在促进就业方面哪些亮点,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张海涛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2023,我们围绕服务保障自治区“两件大事”,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推进就业扩容提质工程,组织实施了“创业内蒙古”、“技能内蒙古”、“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重点项目助推就业”五项行动,狠抓政策落实落地,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分别完成国家计划18万人的121.5%、自治区计划20万人的109.4%,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一是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就业工作法治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去年初我们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条例》修订工作,对近年来出台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进行了梳理,把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政策通过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在修订中,对产业带动就业、资金扶持、服务保障、职业教育培训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增加“平台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鼓励平台企业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商业保险”相关条款,新修订的《条例》2023年12月1日施行,标志着我区就业工作和法治化水平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是“零工市场”实现旗县区全覆盖,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年,每个旗县至少建设1处零工市场列入政府43件民生实事清单。工作中,我们印发了《关于加强线下零工市场建设的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明确了18条措施,加大指导督促力度,截至2023年底,全区103个旗县区建成零工市场123个,着力实现由“路边蹲活”零工市场“岗位找人”的转变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保障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是高频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有力促进就业供需精准对接。我们以春、秋两季大型招聘会为引领,融合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全年全区人社部门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30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超200万个次,努力为各类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四是着力稳定政策性岗位资源,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会同组织、教育、科技等部门征集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科研助理岗位,统筹安排考试节奏释放政策性就业岗位5.16万个,招募高校毕业生4.39万人。特别是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允许将年内自然减员的空编提前列入年度招聘计划,并积极协调加快招聘进度,在完成全区2023年招聘工作的基础上,提前启动了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招聘中,我们开展“1 n”补充招聘,采取一次笔试成绩n次有效的方式,通过重新发布剩余空缺岗位信息、组织二次以上报名、直接进入面试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招聘计划使用率。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工人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现在每个社保领取待遇人员需要每年认证,请问在核验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上有哪些更加便民惠民的举措?谢谢。

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赵玉明: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核验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是保障参保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构建以“信息比对认证为主、网上自助认证为辅、社会化服务兜底”的新型认证体系,尽量让群众“无感知、零跑腿”完成资格认证。

一是创新信息比对认证方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系统资源整合为契机,打破数据壁垒,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比对机制,2022年5月,联合13个部门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数据共享比对工作机制,整合共享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多源海量数据,打造全区统一的待遇资格认证平台,对待遇领取人员的全方位行为进行轨迹分析,精准研判待遇领取资格,初步实现了认证于“无形”。2022年共享比对372万条数据,实现117万人“静默认证”;2023年共享比对581万条数据,实现474万人“静默认证”,数字赋能认证服务更优更快更便捷。

二是丰富网上自助认证渠道。推广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应用远程认证等服务,丰富拓展“内蒙古人社”、“掌上12333”、“蒙速办”、“电子社保卡”微信公众号等待遇认证渠道,优化认证功能设置,退休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认证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和约束,认证方式更加多样化、便利化。2023年6月,我们开通“内蒙古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集成了待遇资格远程认证功能,目前关注使用人数已经超过219万人。

三是精准服务“帮办代办”。对信息比对、网上自助认证不能确认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我们结合全民参保计划和精准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政策宣讲、入户走访、走访慰问等方式,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认证信息核实,主动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2023年,自治区各级人社部门借助“社保服务进万家”、《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宣传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累计派出服务队员超1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服务群众超过21万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利用数据比对和网上自助手段完成认证的比例总体已经超过90%,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认证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已初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扩大共享数据范围,优化服务体验,积极构建“寓认证于无形”的工作机制,为退休人员特别是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和关怀。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央广网记者:人才是开创未来最宝贵的财富,请问在人才“引、育、留、用”方面自治区人社厅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云霞: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2023年,自治区人社厅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职能职责,集中力量推动落实“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会同教育、科技、卫健、农牧、国资等部门,共同抓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人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效。

一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数量质量再创新高。以贯彻落实自治区“五大任务”为重点,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配置人才链,编制发布《2023年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涵盖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等1036个岗位,3302个用人需求。积极“走出去”开展引才活动,组织重点企事业单位赴清华、北大、吉大等“双一流”高校,举办“广纳英才·智汇草原”引才活动,共达成意向2840人次,正式签约269名。全年动态发布自治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12批次,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较2022年增加120人,增幅达22.8%,达到469人,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最多的一年。

二是强化技术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完成2022年度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评选推荐,评出53名拟推荐人选,经自治区党委、政府核定后现已报人社部。组织开展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评选工作,该奖项下设杰出人才、突出贡献专家、青年创新人才3个子项,共评选表彰210人。首次开展内蒙古技能大奖评选工作,表彰优秀高技能人才10名。围绕自治区奶业、肉羊、现代煤化工等重点产业链规模以上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企业引育高层次科研人才奖励支持工作,给予57家企业、1145.8万元资金支持,推动引导企业引进优秀工程师、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科学评价水平。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修订完成25个系列56个专业职称评审条件,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自主评审单位达到71家。技能人才评价方面,贯彻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全面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四是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推动全区人才均衡协调发展,依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积极开展边境旗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专场招聘,对于急需紧缺人才,可从招聘计划中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采取“走出去”方式开展专项招聘。为有效解决旗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评聘矛盾,专门为基层事业单位单独设立定向高级岗位,用于鼓励基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定向岗位在全区教育、医疗卫生、农牧等各个基层领域汇聚人才方面,释放出良好的政策效能。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主发布词中提到,自治区人社厅创新开展了“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活动,请简要介绍相关做法和取得成效?谢谢。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务服务处处长王晓颖: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自治区人社厅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精心部署开展“手拉手结对联系基层”活动,建立“1 2”联系机制,每个厅级领导干部包联1个盟市人社部门,厅本级处室、单位分别结对联系2个旗县区人社部门,推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找问题、察民情,以有力举措推进全区人社领域行风建设。全年共派出4批次工作队员,每个旗县区实地调研指导时间达27天以上。

“蹲点式”调研,把基层工作情况“摸清楚”。紧盯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立足人社部门职能职责,选取人社领域33项重点工作,制定《联系基层指导手册》,找准焦点、靶向选题、真调实研。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保证调研实效,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各类问题和诉求365条,已解决344条,其他正在逐步解决过程中。

“拉网式”排查,把劳动用工问题“捞出来”。针对劳动用工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工作队员深入指导各地开展“人社工作全领域、劳动用工全链条”监察执法行动,为企业“把脉会诊”,指导企业防范劳动用工风险,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全年深入各类用人单位4687家,涉及劳动者46.5万人,对发现的2090条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体验式”感受,把人社服务流程“再优化”。组织工作队员深入在建工地、嘎查村镇、基层人社服务大厅,选取人社服务高频事项,以办事群众和经办工作人员两种身份,对咨询、受理、审核、审批、办结、查询等环节进行全过程体验、全链条评价、全流程优化,切身感受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倾听窗口工作人员意见建议,全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工作队员全年走流程387次,征集优化建议150条,从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共享等方面,有效提升了人社服务质量。

“互动式”走访,把企业群众需求“办理好”。一方面,针对企业实际分类编制《政策直达清单》,通过人社干部“走基层送政策”活动,上门宣传解读人社政策,推动人社领域惠企利民政策应享尽享。另一方面,通过人社干部“走企业访需求”活动,广泛征集企业岗位用工、技能培训等方面需求,倾听企业对人社工作意见建议。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实践杂志社记者:为加快推动国务院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地见效,自治区政府与人社部签署了《合作协议》,请问人社部门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具体落实?谢谢。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划财务处处长高斌: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围绕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明确了人社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经过反复沟通酝酿,自治区政府与人社部于2023年12月25日签署了《共同推动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协议》聚焦落实国务院支持内蒙古意见,将支持和合作内容拓展到人社工作全领域,人社部从政策扶持、先行先试、业务支持、人才支撑等方面,明确了24项重点倾斜和支持事项;自治区政府从政策制定、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明确了33项重点保障事项。这57项合作事项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必将有力推动我区人社事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宝贵机遇,加强与人社部沟通对接,用足用好用活支持政策,出台贯彻落实《合作协议》方案,逐项细化《合作协议》内容,紧紧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设更加健全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更有活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更加稳定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打造便捷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深入开展工作,按照方案细则逐条推进落实、逐年完成目标任务。同时积极争取人社部在政策扶持、先行先试、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部区合作对我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高目标上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改革创新,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贡献人社力量!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发布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时间: 2024-01-12 10:00
新闻发布人: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文钢
网站地图